

我们一直都想了解苏州新增感染人数上升趋势有所放缓,发热门诊就诊数逐步稳定并开始走低和一些姑苏区疫情通报最新的话题,接下来让小编带大家走进苏州新增感染人数上升趋势有所放缓,发热门诊就诊数逐步稳定并开始走低的案。
央视新闻据“苏州发布”公众号消息,针对市民对苏州市当前疫情、医疗救治、药品供应等情况的关心,12月24日,市卫健委、市疾病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以及相关专家作出回应。
1苏州目前疫情情况如何?
当前,我市疫情发展进入重要时期。本轮疫情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新增病例数上升趋势有所放缓。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逐渐稳定并开始下降。前期检测呈阳性的人员开始陆续返岗,社会方面保持稳定。目前,全市药品供应稳定,已从紧平衡状态转向能够更好满足市民药品需求的阶段。
据最新监测,苏州目前流行株为BA52和BF7,其中BA52约占53%,BF7约占47%。由于Omicron变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请广大群众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和“六大防护措施”,做好自身防护的第一责任人。自己的健康。
2.目前苏州市涉疫医疗救治情况如何?
为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型冠状病变异新特点,本市持续优化新型冠状病肺炎分级分类诊疗流程,按照“分级治疗、分级分类”的原则,“诊疗、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急缓救治、有效救治”的原则完善了医联体与医联体外协作的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
截至目前,我市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1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开设发热门诊139个,发热门诊1049个。12月17日以来,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发热诊疗站累计救治人数超过394万人次,最高单日救治量超过1103万人次。社区确诊发热人数占60%以上。
近一周来,我市120接听电话数量再创新高,其中12月22日接听电话数量达到7233接听的历史峰值。目前,市急救中心已扩容120指挥和120接听电话。增设调度席位,整合现有人员和应急梯队,增强现有车辆人员实力。各医疗机构也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全力保障危重症患者及时救治。
我市高度重视医院可能面临的急救和严峻救治压力,着力统筹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治轻症患者能力建设,加强医疗物资保障,集中救治医疗资源。其优势力量大力支持医院救治。提高救治能力,确保急重症快速救治。
3除了各大医院的门急诊外,市民还有哪些方式就医?
公民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就医
1您可以通过“苏州道”APP查询19家医疗机构开设的互联网医院,及时获得健康咨询、就医指导等服务。
2除大医院发热门诊外,我市还在基层开设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发热门诊等1210个。相关机构地址、办公时间和联系电话已在“苏州道”APP上公布。开放状态将根据实际动态更新。
3我市针对儿童、孕妇、血液透析患者、肿患者、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通了24小时医疗心理咨询热线。全市各县区还开通了卫生服务咨询热线,方便群众咨询。
24小时公共医疗咨询热线
12320
心理咨询24小时热线
12320转4或65791001
24小时儿童医疗咨询热线
18912770292
24小时孕妇医疗热线
18015405316
血液透析患者咨询24小时热线
67780582
症患者咨询24小时热线
15995799360
24小时老人医疗咨询热线
18115843016
4、什么情况下需要转院治疗?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
1.呼吸困难或气短;
2药物治疗后体温持续高于3853天以上;
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无法控制的;
4.儿童昏迷、神志不清、抽搐持续5分钟以上且不能自行缓解,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青紫、或反应差、面色苍白、血压低等;
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或出现腹痛、流血或分泌物、胎动异常等症状。
5.如果您的病情恶化,在“120”救护车到达之前您应该做什么?除了“120”救护车,还有其他方式去医院吗?
在“120”救护车到达之前,请执行以下操作
1、监测患者神志、体温、血氧饱和度,通知“120”救护医生准备相应的治疗设备;
2.对于呼吸困难且有家用氧疗设备的患者,可先进行氧疗,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
3.对于体温高于385或心率超过100次/分的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和退热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用单一退热药;同时,避免焦虑和过度活动,在等待“120”救护车时保持相对安静。
4.对于血压升高的患者,保持相对平静后再进行测试。如果血压仍然较高,可以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5、对于意识障碍加重的患者,将患者床头抬高,并将头转向一侧,防止患者呕吐后窒息;
6准备患者过往医疗资料,供“120”救护医生、急诊医生参考。
除“120”救护车外,市民如需要紧急医疗车辆,可通过各网约车预约车辆或拨打出租车服务热线95128。
6、中药治疗发烧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中医退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内服和外治。
1、内服方面本轮疫情感染者多为外感寒邪,常表现为高热怕冷、四肢冰凉、头胀周身疼痛。可以口服解表散寒的药物来退烧。要特别注意双脚的保暖。近日,市中医专家组发布了风寒风热发热用药指南,以及成人和儿童的退烧方剂,均具有良好疗效。同时,如果非常怕冷,可以内服葱姜汤。
2、外治方面可以采用一些适当的中医手法,如采用风池、捏挤大椎穴、捏脊等手法,可以有明显的发汗作用。还有刮痧、艾灸、经络敲击、中药穴位贴敷等。
七、目前苏州市药品供应保障情况如何?
目前,我市正在集中力量筹集药品供应,全力保障市民药品需求。一方面,当地制药企业积极动员加班加点,提高产能,充分供应当地市场。目前,右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双氯芬酸钾栓日产量达到734万粒。预计到12月29日,对乙酰氨基酚片日产量将达到134万片,基本能满足市民对退烧药的需求。另一方面,全市60家药品批发企业和41家连锁药店全面动员,加强退热、镇咳等药品采购,全力保障苏州市场供应。利用各种渠道资源,加强与全国主要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对接,多渠道筹措各类婴幼儿退热药、孕产妇退热药等急需药品,努力保障广大群众用药。特殊群体。目前,解热镇咳药品供应紧张局面得到缓解,各医疗机构药品库存逐步恢复。
同时,我市通过鼓励药品拆解、销售,缓解个别药品供应紧张的情况。目前,全市已有1053家零售药店出售退烧药片,满足更多用药需求。大力推行“互助共享药箱”,倡导居民邻里互帮互助、暖心接力,让爱心送到家门口,让有限的医药资源发挥最大作用。针对体温计短缺的情况,共向全市零售连锁药店发放了50万只水银体温计,以满足市民的购买需求。
8苏州开展了哪些老年工作?
一是加强重症病例监测预警。以65岁以上老年人备案为基础,建立基层重大疾病监测预警机制,组建由社区干部、志愿者、民警、家庭医生等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确定专人负责负责联系、指导老人家属。开展健康监测,重点监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饮食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尽快按要求处理。
二是加强救治网络建设。建立市、县、市、基层治理网络,明确分区与分区之间的协作关系。各级医院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分管院长领导,相关科室参加。
三是加强重症救治协调。各医联体牵头医院全面掌握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名单和监测预警信息,加强对基层帮扶、培训指导和技术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首诊责任制,依托医联体专家团队,对辖区内出现异常重症监测预警的老年人进行综合研判,确保转诊顺利。
四是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加强危重症救治队伍建设,开展心血管、重症、肿、血液透析等相关专科的专门培训,有针对性地储备设备、床位、人员、药品等资源。各乡村医社牵头医院制定了春节期间65岁以上老年人救治应急预案。
五是加强养老机构管控和待遇。各地将为每个养老机构确定相应的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统一管理,并为需要转诊的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建立绿色通道。
9、企业员工可以利用抗原检测结果向公司请假吗?
根据目前疫情发展情况,建议非必要不要进行核酸检测,也不要到医疗机构开具发热请假单,消耗医疗资源。企业员工的抗原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向公司请假的依据。
为便于及时了解相关情况,“苏州道”APP近期将“抗原自检”服务升级为“个人健康监测”服务。对于报告呈阳性抗原的用户,他们添加了体温、血氧饱和度和当前症状。报告和其他功能。同时开发了在线团队服务管理功能。有需要的社区和企业可向当地防疫部门申请团队代码。用户扫码加入团队并通过认证后,每日报告的健康状况将自动采集到对应的社区或企业,可快速组建“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微服务团队,有利于提高社区和企业的服务水平。用户还可以通过“苏州道”APP查看自己社区或团队联系人的联系方式,搭建内部求助的快捷通道。
苏州新增感染人数上升趋势有所放缓,发热门诊就诊数逐步稳定并开始走低这样的题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想知道关于更多姑苏区疫情通报最新这样的话题,可以持续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