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内能》知识点、考点全解读

 admin   2025-07-27 03:25   18 人阅读  0 条评论

网友们一直都想了解一些关于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内能》知识点、考点全解读和气候相关考点的话题,那么本文接下来带你走进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内能》知识点、考点全解读的案。

审查目标

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关系;热的概念;传热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精通改变对象类型的两种方法。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内能的概念。能力利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题;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来解释题;使用比热容的简单计算;用比热容来解释题。

1.思维导图

2.知识整理

知识点1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1分子热运动分子动力学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断地无规律地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热运动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的现象称为扩散。扩散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分子间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同时存在。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分子力表现为排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力表现为重力。如果分子间距离较大,则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是流体并且很容易被压缩。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流动的。要点说明1、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温度是物体中分子热运动强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速度越快。2.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同时存在,但它们在外部的表现不同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力表现为重力。3、分子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普通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物质中的分子不断地进行热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4正确认识扩散现象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的现象;

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温度;

扩散现象表明,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2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分子不断地进行不规则的热运动。物体中大量分子进行随机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动能也越大。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和一定的力,分子就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其内能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物体内能的大小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状态有关。所有物体中的分子都在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分子力。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什么形状、什么体积、无论温度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内能的变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传热和做功;传热是能量的传递,功是能量的转换。这两种方法相当于改变了物体的内能。1)做功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加;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少。本质能量从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2)传热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差,就会发生传热,直至温度相同,即没有温差。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增加;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其内能会减少。3热量在热量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量称为热量;在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4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它们可以相互转换。整个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动能;整个物体也可以在没有势能的情况下处于零相对高度,但它必须具有内能。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5、热、温度和内能“热无法容纳,温度无法传递,内能无法计算”。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发生了传热过程,内部能量发生了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题。因此,物体本身没有热量。我们无法说出一个物体有多少热量,更不用说比较两个物体之间的热量了。2)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但它是不可测量的,所以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内能。3)传热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说高温物体的温度传递到低温物体。要点说明1、内能和温度对于同一物体,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会增加。例如,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2传热发生条件温差。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结果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本质内能的转移。3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也就是说,“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释放”热量,但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功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部的能量增加;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部的能量增加;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内部的能量就会减少。做功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知识点3比热容1比热容热量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量称为热量。当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当物体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类型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吸放热量的多少无关。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2、热量计算简单。热量的计算1、吸热Q吸收=cmt=cmt-t0;释放热量Q释放=cmt=cmt0-t。其中Q吸收——吸收的热量,单位焦耳,Q释放——释放的热量。c——比热容,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m——质量,单位千克;t——变化温度,单位摄氏度;t0——初始温度,t——最终温度。要点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热量、温度变化无关。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比热容。例如,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2水的比热容较大,为42103J/)。主要性能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吸收较多的热量。我们使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加热。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较多的热量但不会太大地改变自身的温度,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阳光照射在大海上,海水随着气温的升高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住在海边的人们不会感到特别热;冬季气温较低,海水因气温较低而释放大量热量,导致沿海气温升高。气温不会降得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不会感到特别冷。

测试点一分子热运动理论和扩散现象

【备考策略】1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着不规则的运动。这种不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材料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2、分子热运动和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能够相互进入的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扩散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而不能发生在同一物质之间。例如当热水和冷水混合时,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可以互相进入,但并不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可以反映分子的随机运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分子聚集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如灰尘颗粒、大雾中的颗粒、烟雾中的颗粒,并不是扩散现象。扩散是人类可以直接观察或感知的宏观现象;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是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现象。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测试点2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备考策略】相邻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实际上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合力,称为分子力;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1、固体中分子间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大。分子只能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状。2、液体中分子间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大。它们以分子团的形式存在。分子可以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但分子团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质、形状随容器而变化。3、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几乎每个分子都可以自由运动。因此,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无法充满它能到达的整个空间。4、均质物质由于分子间的引力而很难被拉伸;由于分子间的排斥力,液体很难被压缩。液体由于分子间的吸引力而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测试点三内能的概念

【备考策略】1内能是材料分子的热运动能,是由材料内部条件决定的能量。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系统内部储存的能量是所有微观粒子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即微观粒子的动能、势能等的总和。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直接相关。物体内部进行热运动的大量粒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在理解物体的内能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而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何况内能是单个分子和小分子所拥有的。分子数。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享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因此,单纯考虑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意义的。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3、内能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只能比较物体的内能,而无法确定物体有多少内能,因为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的总能量,宏观测量是困难的。2影响内能的因素1、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最重要的因素。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能就越大。物体的内能还受到质量、物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2物体的内能与其质量有关。当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即分子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3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当现有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大。4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内能。3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4综上所述,可以概括为“温度不能传递,热量不能容纳,内能不能计算”。

测试点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备考攻略】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做功和传热。1工作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例如,当子弹因药物爆炸后产生的气体而被推出时,气体的内能会减少,内能会转化为机械能;其次,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本身的内能就会增加。例如,压缩空气后,空气的温度会升高。会上升,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常见现象有冬天搓手取暖、用砂轮磨刀、太空中的恒星碎片落入大气层变成流星、用打气筒给轮胎充气、反复弯曲电线加热弯头、温度升高等。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而增加。钻木头生火、水蒸气对水壶盖做功、降低水的内能等。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如果将手放在散热器上,手会感到温暖;用热水袋暖手;沐浴阳光,感觉温暖;加热水;铁锅会烫手;将食物放入冰箱冷却;太阳会暖被子等等。

测试点5比热容的概念及应用

【试验准备策略】1当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其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因此某种物质的比热容不会因该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而变化,也不会因质量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或温度的变化无关。在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符号是J/kg。2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不同的物质通常具有不同的比热容。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是一个恒定值。如果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相应变化,例如水变成冰。3.水的比热容大。这意味着水在加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较小。水的这一特性对气候影响很大。在相同太阳辐射条件下,沿海地区白天气温上升较内陆地区慢,夜间气温下降较少。因此,白天沿海地区气温变化较小,内陆地区气温变化较大。一年中,内陆地区夏季比沿海地区热,冬季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冷。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通常需要通过循环水进行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4比热容的应用与相同质量的其他物质相比,水的比热容是常见物质中较大的。动物体内约70%是水,如牛。与相同质量的其他物质相比,水吸收或释放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对较小。体型较大的温血动物体内水分较多,这对于维持自身体温是有利的。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命离不开水。冬天,人们利用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使用热水的优点是,相同质量的水与其他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由于比热容大,水放出的热量

关于广大网友想知道的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内能》知识点、考点全解读和气候相关考点的相关题,本文都有详细的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gz1978.com/post/18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